每次路过手术室外,看到的都是在沙发上等待着子女出来的父母,而今天的手术室外,等待的人群中多了位年近70岁的朱奶奶。
朱奶奶是从远在1200里外的一个小村庄,今天一大早带着孙子乘车赶至视宁眼科医院的。
看到这里,很多人可能在想孩子的父母呢,一辈子可能都没怎么出过县城几次的奶奶为什么这么宠孙子,又或者有的人已经开始在心里 diss 00后这一代年轻人了······
用眼睛记录美好,从笔尖流淌温暖。今天,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老人家带着刚成年孙子小伟(化名)摘镜的感人故事,希望给大家带来的不止感动。
网络上,曾有关于“亲情怎么写最刀”这一话题,并且风靡一时。记得曾有短短几十字的描述,却写尽了一位00后的孩子对父亲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的爱:
开头:爸,我可不去,那都是封建迷信,我从来不信那个。
结尾:观音脚下长跪不起,求我父亲康复平安。——网络
今天,被奶奶带着,慕名而来摘镜的主角小伟,他的故事或许就是从“观音脚下长跪不起”开始的。
多年前,奶奶的儿子,小伟的爸爸因一场车祸导致脑瘫,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。
也是从这个时候,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,小伟的母亲自此联系不上,父亲丧失劳动能力,原本就残疾的爷爷更觉天崩地裂。
都说“麻绳专挑细处断,厄运专挑苦命人”,重重阴霾笼罩在这个本该幸福美满,充满希望的家庭之上,让小伟的前途一片黑暗。
但我们的朱奶奶却挺起胸膛,用她那单薄乃至纤弱的身躯撑起整个家庭,笑对生活中迎面袭来的一次次苦难。
根据我们的医护工作人员回忆,朱奶奶带着孙子第一次到院检查,确定选择哪种手术时,提及小伟的父母,大男孩却略显胆怯,有些自卑的低下头。
最后,还是奶奶云淡风轻的把发生在自己家庭的这些事情简单告诉了我们,朱奶奶说:“生活虽然不是很好,也挺苦的,但有政府的低保,还有亲朋的帮助。”
说到亲朋好友的帮助,朱奶奶说:“我带着小伟来合肥,专门找到我们视宁的刘院长,也都是朋友推荐的。我们相信曾经帮过我们的人,更相信曾帮助过我们的人推荐的刘院长。所以,不论多难,我们都要把这个手术做了。”
确实,在和朱奶奶的沟通中,我们的医护工作者向朱奶奶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的刘院长,对于我们提到的刘院长“首席技术专家”“华厦屈光技术总监”等名衔,朱奶奶似乎没有什么感受。
但朱奶奶说:“我们农村人都知道老中医厉害,因为他们经验丰富,帮助过更多人,有口皆碑。而刘院长30多年、20万手术量的经验就非常厉害,我们农村人就相信这个。”
经过上次的术前检查,我们发现小伟的近视+散光度数>1000°,这个度数,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工作了。
当然了,通过刘院长的摘镜手术,是可以轻轻松松的重新拥抱高清正常生活的。因为小伟属于高度近视,且工作对用眼有些要求,那我们常说的半飞、全飞、全光塑都不太适合。慎之又慎,综合诊断下,刘院长建议小伟选择最适合的ICL晶体植入术。
我们都知道ICL晶体植入术可满足1800°高度近视群体的摘镜需求,但有一个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的缺点——贵了点。
为了给孙子小伟做近视手术,朱奶奶早就开始省吃俭用,尽最大能力存钱,像是要在自己还有能力的年纪,把父母没有给到小伟的爱最大程度的弥补。我们的医护人员了解到朱奶奶准备了2万元的手术费,由于ICL晶体植入术的价格三万左右,当时便建议朱奶奶先不要急,是否可以再等等,等后面有条件了再做。
对于我们医护人员的建议,朱奶奶略微思索便拒绝了,奶奶说:“不用等,我们不想等,非常感谢你们的好意。钱不够,我回家再想办法,你们只要把手术价钱告诉我就好,相信我,我一定能凑够的······”
我们常说来日方长,一切都等得及,来得及。我们或许不清楚在这位朱奶奶身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,让她不惜一切代价,都要把小伟的手术做了。但我们的医护人员,从朱奶奶的眼中看到了“不可动摇”的坚定,以及奶奶身上“愿意牺牲一切”的气魄。
想患者之所想,急患者之所急。我们屈光中心的小伙伴们,第一时间帮小伟预约了刘院长的手术。同时,送走朱奶奶和小伟后,小伙伴们在屈光中心发起了爱心募捐,并快速被领导层得知,扩散至全院,希望在小伟下次到院做手术时,能尽各自的微薄之力,为朱奶奶筹集到一笔善款。
当天手术时,我们的医护工作者也是全程陪同在手术室外,和朱奶奶又简单的聊了一些事情。
① 奶奶,您孙子的近视度数怎么会这么高啊?
朱奶奶:主要是没有一直戴眼镜控制,我是后来才知道,近视需要及早防控。也是我没有及早发现,要是早发现了,小伟他也不会近视这么厉害,可能也会更开朗自信些吧。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坚持现在就要给小伟做手术的原因,希望能更早的看到小伟自信、爱笑、活泼的样子。
② 奶奶,孩子现在也成年了,您肯定对他有着不小的期待吧?
朱奶奶:希望他摘了眼镜后,能看得清清楚楚,变得自信阳光,不会再因为近视的问题影响工作。这样就可以努力工作,好好赚钱,早日娶妻生子,在我有生之年早日抱上重孙······
③ 奶奶,为了这个家庭,您辛苦劳累这么些年,身体都还好吧?
朱奶奶:好好好,身体挺硬朗的,就是地里的农活、重活慢慢的就干不太动了。好在我们小伟现在长大了,也懂事了,现在重活累活都是他在干。还有嘛,人老了,耳朵眼睛都大不如前,现在有些老花。以后眼睛有问题,还来找刘院长,希望到时候刘院长别嫌我们老年人烦人。
我们都知道近视摘镜手术非常快,和朱奶奶的聊天时间也很有限。因为,由屈光中心小伙伴们发起,并迅速扩散至全院的“守护光明,爱心捐赠”筹款活动,得到了全院光明使者们的强烈响应,我们在朱奶奶等待手术的期间,把捐款送到了奶奶手上。
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是根植于我们血脉乃至基因深处的。我们又是守护光明的工作者,对于每位追光者,伸出援助之手既是工作使然,也是职责所在,更是使命在心。
合肥视宁眼科作为华厦眼科集团大家庭的一份子,一直牢记着“无论富贵贫穷,都要服务好每个病人,让每个人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”的企业使命。
微光成炬,爱心传递,希望每位眼病患者在现代化医疗服务的救助下,都能拥抱高清光明视界。也愿每位相信生活中有光的中国人,都能被温柔以待。
此时此刻,小编行文至此,心有所感,望向窗外,思绪万千,想到朱奶奶应该带着小伟乘车踏上了返程的路,也正望向窗外,欣喜孙子终于可“清清楚楚”看见一切了吧。